“梨樹縣白山鄉大泉眼村黨支部書記鄭利挪用養殖扶貧專項資金,審理室建議給予鄭利開除黨籍處分,撤銷其白山鄉廣播站站長職務,建議調查組將其涉嫌違法問題線索移送司法機關處理?!?/span>
梨樹縣紀委縣監委以嚴明的紀律守護扶貧“奶酪”,斬斷伸向扶貧資金的“黑手”,一批又一批扶貧領域腐敗干部被嚴肅查處和通報曝光,而鄭利就這些是典型中的“代表”。
2014年9月,剛剛兼任白山鄉大泉眼村黨支部書記半年的鄭利,以其“精準”的眼光盯上了養殖扶貧這塊“肥肉”。在申報過程中,鄭利召集關系親密的三名小組長,讓他們上報100戶名單。
“實際上,這100戶中只有11戶為貧困戶,其余89戶都是非貧困戶?!苯浾{查組走訪核查,鄭利伙同三名小組長弄虛作假,通過虛報貧困戶數量申請養殖扶貧項目,并借機讓“扶貧之血”在“體外流通”起來。
自從國家持續加大扶貧力度以來,白山鄉大泉眼村被列為貧困村,鄭利便盯上了這筆巨額扶貧資金。
在鄭利看似不經意的“授意”下,三名組長向村民講,新上任的書記在鄉上有背景,能在上級那里爭取來資金,用于修屯道路和文化廣場,只是爭取來的資金需要打入村民賬戶。村民認為這是好事,表示同意,并在組長拿來的一張標有村民姓名、身份證號碼的表上簽名、按手印,隨即辦理了銀行卡。
歷經幾個月,上級撥付的40萬元扶貧資金被打入名單上的村民銀行卡內,當天鄭利就帶領小組長將扶貧資金全部轉存到自己和村文書的銀行卡中。
就這樣,通過向上虛報貧困戶數量、對下隱瞞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鄭利順利獲得養殖扶貧項目發展資金。
“這100戶村民都是自愿把卡中的4000元全部捐給村里,用于修路和文化廣場的?!碧岬?span lang="EN-US">40萬元的“救命錢”的使用去向和管理方式,鄭利如是說。
然而,經過調查組隨機走訪,部分村民均證實不知道有養殖扶貧項目,也不知道打入銀行卡中的4000元是扶貧資金,更沒有自愿向村里捐款。
很多典型違紀案例告誡我們,如果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紀律觀念淡薄,不能正確行使手中權力,那么,扶貧資金就很容易被“脫韁”的權力“綁架”。鄭利就是利用手中權力,多次挪用扶貧專項資金,用于村里公益事業支出、賬外支付組長辛苦費、群眾開卡費、租車費、飯費等。2017年8月,鄭利被開除黨籍、撤銷白山鄉廣播站站長職務。
“扶貧資金絕不允許用于扶貧領域之外?!碑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如果鄭利一心立足扶貧,立志拔“窮根”,就不會把主意打到扶貧資金上來,這不僅直接損害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且嚴重阻礙了扶貧攻堅進程。鑒于此,梨樹縣紀委縣監委強化脫貧攻堅責任意識,將脫貧工作納入考核一項,高效發揮“互聯網+”信息化監督平臺效用,嚴查每一筆扶貧項目審批、資金管理等環節中的違規違紀問題,不斷加大查處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力度,建立健全扶貧專項資金監管制度,源源不斷地釋放扶貧領域反腐紅利。(倪東晶)